黑死病侵入欧洲与蒙古人抛尸
老竹 2019-03-02
关于黑死病从亚洲传播入欧洲的源头,目前网上最流行的说法是1346-1347年的卡法之战。本文不是博士论文,所以我肆无忌惮地抄录一段知乎大神的文字—— “中世纪的公元1345年,黑海的北岸有座古城,名叫卡法。当时这座古城是克里米亚地区享誉盛名的贸易中心,后来因为城中商人之间的一次冲突,激怒了金帐汗国的一位蒙古王子,王子一怒之下率领蒙古军队围攻卡法,卡法守军坚守城池,决死抵抗,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在卡法城墙之下竟然一筹莫展,双方就此开始了漫长的拉锯...... 转眼就到了两年以后的1347年,有一天卡法守军突然发现蒙古军队的攻势停止了,似乎在蒙古军队里出了不小的麻烦。正如卡法守军所猜测的那样,围城的蒙古军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很多士兵感染了一种怪病,人患了这种病以后,首先会持续高烧,流鼻血,紧接着在耳后,腋下,大腿内侧等处会出现奇怪的肿块,并且伴随着严重的皮下出血,而且那皮下出血实在是太过夸张,以至于出血部位的皮肤肿胀成紫黑色,这种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死亡率近乎100%,发病的士兵几乎没有活过三天的。眼看自己的围城大军就要土崩瓦解,那个蒙古王子恼怒之下心生一计,他命人把病死的蒙古士兵的尸体放到投石机上,然后把死尸像巨石一样空投进卡法城里,由此掀起了人类历史中第一次细菌战。卡法城里的守军目瞪口呆地看着一具具黑色的尸体呼啸着从自己的头顶上飞翔而过,然后在城里的街道上摔的汁水四溅到处都是。紧接着,那种恐怖的疾病就像幽灵一样爬到了守军士兵的身上,痛苦的呻吟开始在全城响起。在这无以名状的恐惧之下,坚持了两年卡法守军的终于崩溃了,被吓疯了的守军不顾一切地夺船而逃,给蒙古人留下了一座被恐怖瘟疫毁灭的死城。那些逃跑的守城士兵所乘坐的小船,渐渐地驶向了欧洲,这也使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被这种恐怖瘟疫所毁灭的,将不仅仅是卡法而已……“ 文字精彩,但是战争起因应该是这样:一名蒙古人由于贸易争端,在威尼斯殖民地塔纳被杀。蒙古军队洗劫塔纳作为报复(为一人而动干戈,类似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吧),塔纳居民乘船逃到卡法,蒙古军队不依不挠地追了过来。 以上剧情的唯一来源(没错,是孤证)是意大利编年史家加布里埃尔•德米西的记载。“宛如山一样的死尸被扔进了城中,基督教徒们无法躲藏、闪避或逃走,但他们倾卸尸体之多就像往海里倾卸一样……没有人知道或者能够找到抵御的方法。”于是,商人们逃离了卡法返航热那亚,其中肯定有人已经感染了病菌。就此,黑死病的死神宣告抵达欧洲。 这一段记载很有些好莱坞大片的画面感,故为吃瓜群众津津乐道;但我怀疑这是道听途说的记录,否则其他历史文献中不会没有片言只语。 我以为蒙古人不会抛尸。对待战士的遗体,蒙古人是极度重视的。南宋的《黑鞑事略》记载如下,“其从军而死也,驼其尸以归。否则罄其资橐而瘗之。”“见其死于军中者,若奴婢能自驼其主尸首以归,则止给以畜产;他人致之,则全有其妻奴畜产。”能够把一个战士的尸体运回家乡,战士的妻奴畜产尽归运尸者,这个条例体现的是蒙古人多么重视战士的遗体。 《黑鞑事略》的著者彭大雅和注者徐霆分别在1232年和1235-1236年随奉使至蒙古,所见所闻记录成书,遂为珍贵史料。无法相信如此重视战士遗体的蒙古人会抛尸入卡法。更为可疑的是,加布里埃尔•德米西自己的记载也前后矛盾,他在书中又暗示“蒙古人抛掷的是头颅而不是全尸”——这就更加无法让人理解。蒙古人为了攻占卡法,竟然斩下自己战士的头颅?! 加布里埃尔•德米西为何要做这样前后矛盾的描述呢?我以为是他认识到抛石机抛全尸入城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吧。 众所周知,抛石机的石弹重量决定了其破坏威力。史书对石弹重量的记载,随着技术的进步,呈递增之势。成书西汉的《范蠡兵书》载“飞石重十二斤”,折合现在2.7公斤。南朝《文选》载“飞石重二十斤”,折合现在4.5公斤。蒙古攻打襄阳时使用的回回炮(襄阳炮),《元史》说石弹重150斤。这个到是符合人体的重量,可是人体的形状和石弹差距太大了。 网上搜索襄阳炮石弹,可以发现如下信息—— “襄阳作为此种炮弹的主战场,有大量遗存,此前文史爱好者也称多处收藏有“襄阳炮”石弹。经实地调查,发现这些石弹大小各异,大的直径为35厘米,重80斤,小的直径不足10厘米,重1斤,均外表粗糙,呈灰白色。据收藏爱好者施锦华介绍,目前被收藏的石弹80斤以下居多,也有极少百斤以上的。” “2012年秋,笔者曾在东门口原靠近守桥部队营房的棚户区里看到过一枚石弹,形滚圆,色灰白,有一个半篮球大,直径约40厘米,重约150斤。” 由此可见,抛石机装石弹的容器是很不方便把一个1米多的全尸装入并发射的,人体和石弹的差异太大,所以有了抛入的只是头颅(形状类似石弹)的暗示。哈哈,他想描述一个麒麟,殊不知麒麟皮下是马脚。 我们从卡法之战的结局再看。“1347年,金帐汗国、热那亚与威尼斯之间关于卡法达成了协约。”我没有查到协约的具体内容,但显然欧洲是认怂了。本来嘛,卡法之战的起因就是贸易争端,汗国报复的目的无非是争取贸易上利益的最大化,类似今天的中美贸易谈判。至于干出对自己战士的遗体斩首抛尸的事情来吗?!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在第8章“蒙古人与瘟疫”中开篇引述了如下史料记载,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还原吧—— “我听说,在过去的一年即1347年中,一个部落的不计其数的鞑靼人攻打一座基督徒所居的非常坚固的城市。灾难性的疾病降临到了鞑靼军中,死亡率很高,传播很广,每二十人中也没有一个人能存活下来。他们经过内部讨论之后,认为如此大量的死亡是出于上帝的报复,遂决定进入他们围攻的城市,请求成为基督徒。于是,幸存者中最强健的人进入了城市,但他们发现那里的人更少,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死了。他们看到,死亡不仅在他们当中也在基督徒当中爆发,是因为不洁的空气,于是他们决定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黑死病瘟疫爆发之时,到处都是死亡。其传播途径也是随着人流而传播的,非要把重大的历史现象,归结到一个点上,死脑筋!
基因证据:中世纪黑死病如何传播致欧洲六成人口共2亿人死亡? 2019-10-10 据10月最新一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的论文,德国科学家研究了导致欧洲中世纪“黑死病”(Black Death)大流行的病菌基因,发现了“黑死病”从亚洲传入欧洲的关键途径。 欧洲绘画中所表现的“黑死病”席卷中世纪欧洲的情形。 “黑死病”又称“大瘟疫”(the great plague),于1346年至1353年间横扫欧洲大陆,造成2亿人死亡,消灭了欧洲60%的人口。 据悉,“黑死病”是由一种名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的病菌造成的,可由跳蚤传播给人类。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大规模流行,就是由黑鼠及身上携带病菌的跳蚤沿丝绸之路传播的。造成“黑死病”的鼠疫耶尔森菌特定菌株目前已经灭绝。 欧洲绘画中所表现的“黑死病”席卷中世纪欧洲的情形。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院(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的古生物学家玛丽亚·斯派娄(Maria Spyrou)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及其变种情况,发现了“黑死病”从亚洲传入欧洲的关键途径——这种烈性传染病就是从俄罗斯小镇莱谢沃(Laishevo)传入欧洲的。 德国科学家认为,“黑死病”是从俄罗斯小镇莱谢沃(Laishevo)传入欧洲的。 德国科学家从欧洲大陆多处数百年前的公墓找到34具“黑死病”患者的遗骸,从他们的牙齿中提取鼠疫耶尔森菌DNA(脱氧核糖核酸)样本,分析该病菌基因及其变种情况。 德国科学家从欧洲大陆多处数百年前的公墓找到34具“黑死病”患者的遗骸,从他们的牙齿中提取鼠疫耶尔森菌DNA(脱氧核糖核酸)样本,分析该病菌基因及其变种情况。 斯派娄博士告诉《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说,通过分析古代病菌的DNA,结合考古和历史学证据,可以详细重建“黑死病”传播的历史。 “人的一生当中,牙齿的血管可以容纳影响人体血液的细菌和病毒,” 斯派娄博士说,“通过牙齿取样,我们就能提取鼠疫耶尔森菌这类血液传播病原体的DNA。” 通过从“黑死病”患者牙齿取样,科学家提取了鼠疫耶尔森菌这类血液传播病原体的DNA。 德国科学家由此重建了欧洲各处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形态,并弄清了何处具有鼠疫耶尔森菌最古老的菌株——这里就是“黑死病”传入欧洲的传染源。 科研小组发现,“黑死病”传入欧洲只有一个入口,就是欧洲东部俄罗斯小镇莱谢沃。 科研小组在论文中写道:“我们重建了基因系统变种情况,发现从莱谢沃镇分离的LAI009菌株比南欧、中欧和北欧分离的菌株更为古老。我们认为,LAI009菌株就是蔓延欧洲菌株的祖先。” 科学家发现,进入欧洲后,鼠疫耶尔森菌只发生过一次基因突变(genetic mutation)。 斯派娄博士说:“这就是说,我们认为欧洲‘黑死病’是由一个病菌变种造成的,仅仅一种菌株。”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黑死病”只传入过欧洲一次。 据悉,科学家认为“黑死病”是沿丝绸之路从发源地中亚传入克里米亚,再传播至地中海沿岸地区。 德国科学家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从亚洲提取的鼠疫耶尔森菌DNA,这样就能最终确认“黑死病”的发源地。 编译/采写:南都记者陈林